圣诞节、元旦期间,各大商场奇招竞出,顾客增长明显。但如今,网购已成为年轻群体的重要消费方式,2014年“双十一”“双十二”以来的一连串网络购物狂潮,无论成交额还是包裹量都刷新了去年同期的纪录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4年上半年的百货商店、超市、购物中心等实体零售商店关闭的门店超过了160家,创历史之最。
电子商务的繁荣深刻改变着我国的商业生态,中国商业经济该如何面对互联网环境带来的“新常态”?
商业模式要革新
由于交易成本、管理成本降低,运营效率提高等优势,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,但目前来看转型之路仍缓慢而艰难。2014年“双十二”期间,一些城市的各大商场将大型促销活动复制到线下,开始与电商争夺消费市场,已见其改变现状的尝试。
同时,连锁经营模式原有优势弱化。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向欣指出,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,连锁经营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,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始使其市场收缩,竞争力下降。近日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报告显示,2008年至2013年中国国内上市零售企业经营利润率从5.3%下降至3.9%,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已有59家传统零售商家开始网络经营。
“阿里巴巴的市值超过沃尔玛可看作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、历史性事件,这说明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取代连锁店模式。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,沃尔玛虽然也在做电商,但由于在传统连锁店上投入太多,要想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困难重重,而阿里巴巴就没有这些包袱。
“如果我们传统的百货店和超市,不应用互联网、物联网的一些信息技术,不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供应链运营技术,我们真的就会变成‘试衣间’,变成新的商业领域的‘恐龙’,永远消失。”向欣说。
流通企业要转型
国家邮政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,全行业共处理快件5.4亿件,比2013年同期增长56%;12月12日当日仅淘宝网产生包裹总数就超过5000万件,比2013年同期增长41%。随着网络购物的热潮,物流和配送在流通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。
“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%~20%,而发达国家只有8%。”郑新立认为,应借助于先进的供应链理论,借助于互联网,把物流业尽快做大做强,降低流通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。